“你们用爱心为特殊儿童点亮希望,是真正的心灵园丁。”9月10日教师节,12位衡阳市模范好人走进蒸湘区启明星康复中心向特教老师送上祝福。
▲9月10日教师节当日,模范好人向特教老师送上祝福。
这是衡阳市模范好人志愿服务队六年深耕基层“一个人带动一群人,一群人感动一座城”厚植文明沃土、引领社会新风尚的缩影。
7月,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“四个100”先进典型发布仪式上,衡阳市模范好人志愿服务队荣获“最佳志愿服务组织”称号。
2019年以来,该志愿服务队践行“群众在哪里,服务就延伸到哪里”的服务理念,成为全国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范例。
▲“湖南好人”黎凤兰为高考考生送上爱心饮用水。
立制创新 服务为民
9月开学第一课,衡阳市各县市区“好人宣讲团”走进校园、社区开展“三巡六进”活动,让“好人精神”传遍雁城街巷,不断点燃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。
2019年来,衡阳市创新探索“树好人制度化、待好人标准化、用好人常态化”机制,发挥“好人效应”,将“好人之城”“好人文化”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,成为了“好人之城”一张亮丽的名片。
据介绍,2019年以来,衡阳市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成立“模范好人志愿服务队”,通过访办结合走访了解需求,办理回应诉求,动态管理实行“月调度、季评估、年考核”三级督导机制,成功培育“理论政策微宣讲”“永远跟党走”“十送乡亲”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。
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,服务队孵化出上千支志愿服务分队,培育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。
6年来,以“群管群治”为定位,累计开展活动3万余次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8.7万余件次,成为了一张亮丽名片。
▲开学首日,衡阳市模范好人代表王永红、祝传香、赵芳敏、王鑫来到小学门口护送孩子安全返校。
温暖一户 带动一片
“家里老人行动不便,志愿者能帮助上门理发吗?”“能!”在衡阳,群众只需通过平台“点单”,很快就能收到志愿者的“接单”响应。
这是服务队推行的“群众点单、中心派单、志愿者接单、群众评单”“四单制”服务模式。
近年来,衡阳市以标准化礼遇体系让好人得尊重、享关爱,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内生动力,打造“十个一”“好人之城”礼遇工程,厚植德者有得土壤。
目前,该队按照属地建立各支队伍通过小程序、微信群、线下入户走访等方式,广泛征集微心愿,每个好人每月开展“敲门行动”“三个一”日常服务(敲一次门、问一声好、聊一个话题),落实“三个一”帮扶标准(慰问一人、温暖一户、带动一片)。
同时,“河小清志愿行”守护碧水、“防溺水”宣传筑牢校园安全线,各类品牌项目覆盖民生需求方方面面,让“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”的风尚深深扎根。
截至目前,服务帮扶群众满意度达98.6%,受到社会好评。
▲“湖南好人”刘康青自掏腰包为平湖公园羽毛球场更换球网。
榜样力量 引领风尚
2023年,珠晖区衡阳好人雷仪群创新推出“代理儿女”服务,以“居家服务+菜单服务+应急服务”模式,“一对一”帮扶失独家庭老人。
如今,该服务已扩展到关爱留守老人,前进里社区19位老人找到称心“儿女”。
近年来,该志愿服务队搭建智慧服务平台“1+4+N”云服务体系,把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送到百姓家门口,推行“五单”服务流程,按需供给,实现“服务零距离,幸福在身边”的服务承诺,把文明传播“种”在百姓心头,真正构建起扎根基层的“永不走的队伍”。
▲衡阳市模范好人代表帮忙销售鹰嘴桃,助力乡村振兴。
■文/通讯员谭春兰 刘雅伦 图/金明达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